天博
手机:13463691100
电话:13463691100
邮箱:admin@hbsanshi.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七一东路1999号03-1844号
9月23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热气腾腾”,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2/202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召开。7000余人在汉论道城市规划。
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是我国规划行业影响力最大、学术水平最高、参与性最强的学术峰会和行业盛会,也是展示我国规划领域学术交流最新成果的重要平台。本届年会的主题为“人民城市 规划赋能”。来自全国的城市规划业界为武汉寄语建言。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史伟 胡冬冬摄
“武汉是个非常美丽的城市。”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拥有长江汉江百余个湖泊的武汉,坐拥半城江色、半城湖光,水面率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山水城的格局是武汉的特点,意味着规划处理好城市与水的关系,对武汉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杨保军表示,如今的武汉越来越重视做好“水”文章。比如亲水空间的增多,把人民群众的生活巧妙地编织到江河湖之间,江滩公园、东湖绿道等,让自然美景与城市生活相得益彰,武汉的魅力越来越凸显。这也展示了武汉在城市规划设计上的新思路和新方向,着力探索布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城市的最高境界是诗意地栖居,目的是关心人、陶冶人。”杨保军认为,传统城市规划讲究做大做强,新一代的城市规划“着墨”和谐共生。目前城市发展进入了新阶段,要处理好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关系,更加重视考虑城市建设与自然山水、人居环境的关系,应善于从中国古代智慧中借鉴学习,城市建设应与自然、历史、人文和谐共生。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今年9月1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无障碍环境建设制定专门性法律,标志着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正式步入法治化轨道。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吕世明认为,该法规是我国在这一领域首部基础性、综合性法律,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填补以往法律政策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的一些操作性规范空白,为改善民生服务提供有力支撑。“无障碍环境建设与适老化改造相结合,保障了残疾人、老年人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作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关爱服务体系的重要抓手。”
吕世明已经到过武汉十多次,他认为,武汉的地铁、高铁、道路等空间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很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可圈可点,特别是13年前,国家有关部门还在武汉确定每年的7月6日为“全国助残志愿服务主题日”,持续至今。
吕世明表示,武汉的残疾人家庭设施与适老化改造正在进行,这也是无障碍环境建设的重要选项。“我希望武汉能成为这方面的示范标杆,为老百姓宜居宜家、居养宜业等方面创造无障碍环境和幸福空间。”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监事长吴志强表示,武汉在中国城市规划中是极其具有标志性的城市。以水而行,以交往而繁荣,大武汉对中国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我曾经在武汉办了8年的培训班,专门研究武汉的城市规划发展。武汉的城市建设中有大量的文化元素,我看到就觉得充满了希望。”
吴志强坦言,他对武汉的感情很深。2003年,他就参与过武汉东湖宾馆的改造设计,将原本一条路到底的设计改为围绕中心绿地来设计的交通环线。“现在,你走在东湖宾馆里面的这条线,就是当时在路上,我自己一边走一边放白线,踩着套鞋走出来的这条线。因为用功,就会对这片土地特别有感情。”
吴志强表示,这些年,武汉一直在创新,一直在快速成长,短时间内实现了蝶变。武汉的总体规划一直有惊喜,城市发展和城市布局,都不断给人一个大惊喜。
“很多年前有位院士告诉我,将来中国的发展武汉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支点。”23日,来汉参加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一级教授陈军说。
陈军与武汉缘分颇深。“我在武汉生活了19年。”对比武汉这些年的变化,他表示,1995年离开武汉时,街道口一带还是很荒凉,当时交通比较差。现在武汉的交通发展得非常好,有立体化的交通,火车通达,城市内部交通方便。九省通衢的武汉条件很不错,大有潜力。
谈到武汉城市规划,他表示,武汉的信息化基础很不错,城市规划仍然要加强信息技术赋能,提高整个城市感知、认知和管控能力,做到全面动态感知、系统精准认知、全域智慧管控。
现在经常提到城市要智慧,城市灾害风险越来越严重,如管道泄漏、滑坡、地陷等,要加强技术的应用支撑智慧城市。武汉其实有很好的传统,武汉是做三维建模最早的城市之一,要让城市规划更好地支撑社会经济环境发展。
“共同缔造是基于心灵契合基础上的情感共鸣、行动共鸣。”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二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何艳玲表示,武汉积极践行“共同缔造”成果显著,为中国城市治理提供新经验。
何艳玲表示,武汉的城市治理给她留下深刻印象:武汉着力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补齐基层治理短板;积极推进“共同缔造”,让各类治理力量协同有力,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单个的力量可能无法解决当今城市治理的复杂问题”,何艳玲指出,“共同缔造”抓住了解决问题的“牛鼻子”,其强调共建、共治、共享,以问题为导向,统一政府、市场、社会力量、人民等多方目标和价值观,形成共识、凝聚力量,推动形成共赢的治理结果,能让城市治理难题得以有效解决。天博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