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中国)官方网站

欢迎进入天博有限公司

天博简介 | 在线留言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3463691100

联系我们

天博
手机:13463691100
电话:13463691100
邮箱:admin@hbsanshi.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七一东路1999号03-1844号

天博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天博新闻

天博城乡融合发展的“许昌经验”

所属分类:天博新闻发布时间:2023-09-06 23:06:13点击量:

  天博天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要求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并围绕共同富裕这一战略目标进行了规划设计和安排部署。

  2019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8个部门联合发文,确定许昌全域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许昌也是河南省唯一、全国11个试验区中仅有的两个全域试验区之一。党的二十大闭幕后,河南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文件支持许昌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

  许昌在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方面,探索形成了哪些可复制、可推广的许昌经验?

  一批又一批帮扶干部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月,中央组织部和国家有关部委启动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工作以来,当下,在全国各地的乡村振兴一线,活跃着一批又一批帮扶干部。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引导农业科技人才下乡,助力乡村振兴。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表示。

  2019年,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联合发文确定许昌全域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2020年,在脱贫攻坚战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许昌市启动了乡镇科技副职选派工作。

  史根治介绍,2020年,许昌共遴选82名各领域(主要是农业、林业、畜牧、规划、医疗、经济、法律等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到74个乡镇挂任科技副职,覆盖有脱贫攻坚任务的所有乡镇。2021年,许昌市选派35名专业技术人才到34个乡镇挂任科技副镇长。2022年许昌市又选派39人到39个乡镇挂任科技副职。

  许昌市林业和花木园艺发展中心的陈晓燕,目前在鄢陵县陈化店镇挂职,任科技副镇长。

  作为陈化店挂职科技副镇长,陈晓燕每周到镇里2~3天,主要工作是协助做好农业农村相关工作,如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农林水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人居环境整治、花木产业发展与提档升级等工作。陈晓燕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

  从许昌市委到鄢陵县柏梁镇姚家社区担任驻村的崔振华,2022年12月7日正式入村。

  担任驻村,就是一竿子到村(社区)任职,直接面对的是广大群众,在田间地头接地气、经风雨、长才干,经受农村熔炉锻炼考验,在农村广阔天地可以大有作为。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也希望能用自己所学回报家乡。崔振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中央组织部最新党内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现任驻村21.1万名。

天博城乡融合发展的“许昌经验”(图1)

  县域经济是推进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而产业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乡村要振兴,产业得先行。如果一个乡镇能够做到让村里人不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并逐渐致富,这不仅是农民的幸福,也有助于乡村振兴。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董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长葛市(隶属许昌的县级市)大周镇,从捡废品起步,用20年逆袭成为许昌市经济第一的乡镇。它是如何做到的?

  8月4日,记者来到位于大周镇的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在河南凯美特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看到了生活中常见的废旧铝材是如何变废为宝:只见工人将收来的废旧铝制品投入熔炉进行熔炼、精炼、扒渣,合格的铝水经流槽进入铸造工序,做成铝卷,再进行切割加工,新的铝型材诞生了。

  河南凯美特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帅锋回忆,大周镇以前是远近闻名的贫困镇,父辈们主要靠制作销售红薯粉条挣钱。到县城卖完粉条回来,觉得架子车空着是浪费,就顺便把城里的旧东西收回来,也沿路捡一些废品,可以换点小钱花。

  刚开始时,父辈们走出去,主要以收塑料、废纸为主,后来大家发现有色金属的价值比较高,就转向收购铝、铜等金属,从废旧电线、电缆、家电里‘淘金’,最终形成了这个产业。薛帅锋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

  近年来,发展循环经济逐渐成为大周镇的重要产业,随着产品规模的不断扩大,企业效益越来越好,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现在厂区共有200多名工人,普通工人的工资平均在4000多元,技术工人工资会高一些。我们的工人多是本地人,大家都愿意在本地就业,白天干完活,晚上可以回家照顾家庭。乡村振兴提倡的就是在本地就业,我们做到了。天博公司薛帅锋说。

  活跃的民营经济,不仅给长葛人带来了充分就业,还吸引周边县市外来人员来此务工。

  长葛循环经济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张书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长葛市外来务工人口近11万人,是为数不多的劳动力输入型县市。大周镇户籍7万多人,不仅本地人多,现在集聚的外地人口也特别多,共吸引外来人口近万人在此就业。

天博城乡融合发展的“许昌经验”(图2)

天博城乡融合发展的“许昌经验”(图3)

  在许昌长葛市石象镇种业基地,成排并联的温室棚内,一串串青辣椒压弯枝头,散发着果香的甜瓜一个个垂在空中,番茄、豆角、茄子等瓜果蔬菜品种,长势喜人。

  截至目前,我们的蔬菜种子做到了河南省前两名,玉米种子也做到了全国一流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一线品牌。我们的小麦种子发展得晚,但在河南省也是唯一一家,目前是二线品牌。种业基地负责人、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伟岭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在品牌做大做强之后,朱伟岭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他向记者介绍了3种模式。

  首先是让农民入股成为股东,共同致富。让愿意种地的农民,在合作社里入股,可以一边打工,一边分红。

  其次是采取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合作模式。主要是想帮助镇里发展村集体经济,这样由点到面,就能够带动一个村一个村地发展。

  最后是产业链模式。目前我们主要做高支链淀粉糯玉米产业链、辣椒产业链和小麦产业链3条产业链,通过这3条产业链帮助当地农民致富。

  朱伟岭并不避讳谈及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他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直言,目前在种业基地从事育种工作的都是像他这样的70后、50岁左右的人,年轻人非常少,甚至连从农业大学毕业的农村学生都不愿意从事农业。

  一是条件艰苦,二是待遇确实也不高。但是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人才,怎么办?我们这代人干农业更多的是出于情怀,如何让年轻人愿意到农村并留到农村,这是亟须解决的问题。朱伟岭说。

  和朱伟岭有相同困惑的,还有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世纪香公司)董事长李彦增。

  世纪香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是一家集食用菌科研、培训、生产、加工、销售、进出口于一体的科技开发型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李彦增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目前公司生产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工厂化,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问题,虽然现有100多名职工,但大多是50多岁和60多岁的当地农民。

  他们吃过苦,认为目前这种工作环境比过去干农活好很多,但是年轻人就不这样想。现在年轻人大学毕业,大多不愿意从事农业工作,大学毕业之后很多都转行了,甚至宁愿穿个黄马甲跑外卖,也不愿进农业这一行。李彦增说。

  如何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沈迟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要实现就近就地城镇化,产业支撑是基础。这就需要围绕符合农村需要、适合农民就业的有发展前景的二三产业做文章,而这正是县城需要和能够发挥作用的重点。此外,一个公平公正的人才成长环境、宜居的生活环境、宜业的营商环境是留住有为青年的基础,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不仅仅在硬件,软环境更加重要。

  最新的消息是,近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指出,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

  有评论认为,《方案》若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将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天博城乡融合发展的“许昌经验”(图4)

  史根治:我们共做了4项改革。第一是引导农业科技人才下乡。修订完善许昌英才计划3.0版政策体系,选派268名科技特派员到基层开展科技服务。探索实行科技副乡(镇)长制度,选派156名专家人才到基层挂职。健全县(市、区)农技推广中心、乡(镇)农技推广区域站、村科技示范主体和科技示范户三级科技服务网络,推动专家下沉、服务落地、技术到人、指导到位。

  第二是创新农村产权融资模式。以整村授信为抓手,将授信额度、贷款利率与信用村创建挂钩;以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为突破口,创新颁发农村土地流转使用权证。建立风险防范项目库,大力发展贷款保证保险,财政出资设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风险。

  第三是探索农地入市改革路径。制定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施办法,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对全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行普查,按照工矿、商服、公共服务等用途进行分等定级,编制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积极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废弃厂院等低效用地,开展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县域流通,实现全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网上拍卖、挂牌交易。

  第四是加快科技成果入乡转化。实施农业领域高新技术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建强农业创新载体,全市农业类高新技术企业达18家,省级以上星创天地21个。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入乡转化科技成果数据库,把国内外优质农业科技成果积极向企业推介。依托许昌科技大市场,定期举办涉农科技成果发布对接会,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中国经济周刊》:产业发展融合化是关键。中央强调,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在做大做强产业方面,你们做了哪些尝试?

  史根治:首先,突出规划先行。坚持做大一产、做强二产、做优三产,制定出台乡村产业振兴五年行动计划、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等,把乡村产业与城镇规划相结合、与土地利用相衔接、与改善环境相统筹,拓展农业生产、生态、生活功能,天博公司推进农业、林业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深度融合。

  其次,着力拉长链条。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壮大肉制品、蜂产品、食用菌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加快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围绕生产观光型、采摘体验型、旅游休闲型等新产业新业态,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并通过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将小农户融入大产业,带动群众持续增收。2022年,许昌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河南省平均水平21.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城镇居民3个百分点。

  再次,持续擦亮品牌。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鼓励创建具有许昌地域特色的农业品牌和产品商标。目前,全市拥有绿色食品6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5个。深入挖掘乡村旅游文化资源,7个村获评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14个村获评河南省乡村康养旅游示范村。

  最后,强化数字赋能。实施数商兴农行动,引导鼓励物联网企业参与产销环节,加快农商产业联盟培育和农村物流网点布局,全市创建省级以上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3个,淘宝镇、村数量均居河南省第2位,基本实现行政村快递直投服务全覆盖。

  《中国经济周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城乡发展成为交错相融、和谐共生的共同体,让农民群众拥有更好的生产与生活条件。在推动共建共享方面,你们都做了哪些工作?

  史根治:推动共建共享,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首先是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行城镇零门槛落户政策,积极推动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编班、学、统一安排活动。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1万人,全市新增城镇就业12.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1万人。

  其次是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实施万村通客车提质工程,所有建制行政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通客车目标,乡镇二级以上公路连通比例达到96.1%。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推进城乡燃气设施一体化建设,编制实施农村生活污水专项规划,梯次推进县域城乡供水一体化,建成覆盖城乡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在保持传统村庄肌理和乡土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因地制宜推广一宅变四园和果树进村,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让农村留得住乡愁乡韵。

  最后是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均等。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化学校整体布局,扎实推进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努力形成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县城或较大乡镇集中、小学向镇或规模较大行政村集中办学模式。深入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攻坚,学校大班额择校热问题有效缓解。深化集团化办学,推广强校+弱校等办学模式,校际差距持续缩小。深入实施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改革,大力推进县域城乡义务教育均等化,实现城乡学校建设标准、教师编制标准、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四个统一和两免一补政策城乡全覆盖。统筹推进市级四所医院、县级三所医院、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县级人民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水平,县域医疗中心实现全覆盖。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获得国务院督察激励。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在中心城区形成15分钟阅读圈,建成12个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乡镇分馆基本实现全覆盖。

  《中国经济周刊》:新时代新征程,接下来,许昌在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方面,有哪些安排和部署?具体目标是什么?

  史根治:许昌作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有基础、有条件在共同富裕上先行先试、探索路径。我们将坚持以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统揽,着力打造经济强市、创新强市、开放强市、文化强市、生态强市,确保到2025年试验区建设取得明显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实现既一张蓝图绘到底,又与时俱进谋新篇,在共同富裕上蹚路子、闯经验。

  第一,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大蛋糕。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牢牢抓住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大力提升创新发展能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特别是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工业兴市、制造业强市不动摇,聚焦构建633工业发展体系,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智能装备、智能网联及新能源汽车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装备制造、烟草及食品、发制品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做优建材、化工、轻纺三大传统产业,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第二,强化市域一体理念,努力缩小差距。协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持续优化城乡空间布局,加快郑许一体化发展步伐,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突出就业创业支撑,促进普遍增收。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调高扩中提低上持续用力,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加快形成橄榄型收入群体结构,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家底子厚起来。

  第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优质共享。围绕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养老、社保、文化等社会事业,推进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第五,加快构建治理体系,保持和谐稳定。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推动保平安向创平安、静态平安向动态平安、一时一域平安向全程全域平安转变,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许昌、平安许昌。

  好感动的故事!拍摄者描述:高铁上5月龄小宝贝哭闹不止,宝妈哄大宝,宝爸搞不赢小宝,边哭边塞奶瓶,后排

电话:13463691100
Copyright © 2019-2023 天博·(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冀ICP备190229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