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手机:13463691100
电话:13463691100
邮箱:admin@hbsanshi.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七一东路1999号03-1844号
长沙毕竟不是一个完美的城市,一个城市的发展也不能只靠低房价,而我本人更无意成为一个无脑长沙吹,因此,今天就来认真探讨一下,长沙这座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几个大问题吧。
地理位置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因素,而且也是不容易被后天改变的因素。大体上,地理位置会决定气候、环境、交通、物产等因素,物产太复杂这里不讨论。
先说气候环境。长沙地处洞庭湖平原的南面,市内有湘江及其支流浏阳河、捞刀河经过,是典型的丘陵间平原地区,平地不多,但还是足够城市发展。气候方面,长沙的比较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四季比较分明。不过由于北面没有高山阻挡,北方的寒流可以无阻挡地南下,导致长沙的冬季容易受寒潮影响。
不过,网络上有不少人认为长沙气候恶劣,甚至不适宜居住,这点我个人不赞同。
比如说夏天热,中国南方的城市除了靠海的几个,其他基本上都差不多,四大火炉这个称号至少有10个城市在争。
再比如说冬天冷,长沙再冷冬天也在0度以上,虽然有湿冷的魔法攻击加持,但绝对谈不上恶劣。
还有春季的梅雨季节,长江中下游城市都有这个特点,而且以我在广州7年的生活经历,广州的回南天比长沙春天的梅雨更难受。
自古以来,洞庭湖平原这片地方就被称为鱼米之乡,一个被称为鱼米之乡的地方,怎么可能是气候恶劣,不宜居住?而到了现代社会,无论家里、公司还是各种公共场所,交通工具,到处都是空调,气候问题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绝对不会造成太大的发展障碍。长沙的气候跟中国其他城市相比也许不是个加分项,但还不至于减分。
再说说交通,这个倒一直是跟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一个因素。工业革命以前,支撑城市发展级别的运力主要是航运。这方面,长沙虽然有湘江水道,但比起武汉的长江航道,以及沿海城市的海运还是差了一个数量级。建国后,铁路成了主要的交通运力。
在这方面,长沙位于京广铁路大动脉上,配置不算差,但相对于九省通衢的武汉和海铁联运的广州还是有很大差距,甚至都比不上隔壁拥有京广和沪昆两条铁路交汇的株洲市。而且,在现代社会,非交通枢纽和经济枢纽城市,如果交通便利,反而更容易被发达地区虹吸人口。长沙离广州深圳距离并不远,再加上交通方便,反而造成大量人口南下务工,以至于被戏称「湖南省会是深圳」。
总体来说,长沙的地理位置虽然不算差,但相比南北两端的兄弟城市还是有一定弱势,这个问题存在,但不算太严重。
在中国,对于一座城市的发展,政治地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它背后代表了巨大的政策资源倾斜。早期的政治地位主要是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也对应了不同的政治地位等级。
比如直辖市,代表了这个城市跟一个省是平级的,享有省一级政府具备的一切权力、资源和能量,而且直辖市面积也更大,属于自己的经济腹地更大。中国只有四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计划单列市是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阶段产物,其定义和政策也有过变化,目前的计划单列市大致是指在行政建制不变的情况下,省辖市在国家计划中列入户头并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1994年开始,计划单列市逐步改为副省级城市,更多是行政级别保留副省级,但收回了一些经济上的权限,等于加强了省级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中国有15个副省级城市,包括: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成都、南京、西安、长春、济南、杭州、大连、青岛、深圳、厦门、宁波。其中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则仍然保留了计划单列市的地位。
以上解释了一大通,其实想说的是,这些政治地位长沙都没有,只是个普通的地级市。
目前各个城市争取的政治地位主要是「国家中心城市」这个头衔。这个称号最早在2005年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依据《城市规划法》编制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时提出。
按最新的规划,北京、上海、深圳、广州被定位为「全球城市」,承担着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任,算是在国家层面为「一线城市」这个民间称谓做了背书。除此之外,还将重点打造的国家中心城市分别为:重庆、天津、成都、武汉、南京、杭州、西安、沈阳、济南、郑州、合肥、福州这十座新一线城市。与此同时打造:苏州、无锡、南通、泉州、佛山、东莞这六座区域性中心城市。
今年十四五规划总算给了长沙一个头衔:长江中游区域副中心城市。不过看着这么多前缀,这个头衔的含金量也就那样吧··如果我们把中国的城市看做一个班里的同学,全球城市相当于正副班长,国家中心城市就是班委成员,长沙这个头衔大概也就是个小组长水平吧,外加房价调控课代表。
可以说,长沙在政治地位和政策资源上一直是不足的,城市发展只能靠湖南省自力更生,所以长沙的GDP能够一路从二十名开外杀到第12名,真是开挂一般的存在了。
长沙的支柱产业主要是新材料、工程机械、食品、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目前都已迈入千亿规模,其中工程机械行业坐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多家行业龙头,成为长沙最知名的产业。
不过,这些产业的特点是比较传统,很多是制造业,产值虽然高,利润却不见得高,能吸引人口,却不能吸引人才。并且,在现在的年轻人看来,这些产业虽然厉害,却有点老土,没啥吸引力。或者说,缺乏有号召力、有影响力的明星企业。
对于城市来说,明星企业的价值还是很大的。一个明星企业往往能成为一座城市的代言和名片,比如阿里巴巴之于杭州,腾讯之于深圳,很多年轻人之所以选择去杭州、深圳打拼,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被这些明星企业的光环所吸引。这也是为什么合肥在通过一系列风险投资式的操作,引入了蔚来这样的造车新势力明星企业而获得了年轻人的关注。
而长沙,三一集团固然是最知名的企业,但你很难想象一个年轻人选择来长沙就是因为他想去三一造挖掘机···可能茶颜悦色对他的吸引力还大一点。
这其实是上一个问题的延续,但却是个人发展关系最密切的一个问题,也是长沙这样的二线城市与一线城市相比最大的差别,就是无法为非管理层的高级专业人才提供足够多的高薪职位。比如,类似高级策划、高级产品经理、高级开发人员之类的岗位,如果在一线城市,这类职位数量更多,而且有机会拿到40万甚至以上的薪水。
而在长沙,不仅选择比较少,工资可能也只有20万左右。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是一线城市确实生活成本更高,导致企业必须付出更高的薪水才能招到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长沙缺少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和明星企业,能开得起这个工资的企业和岗位不多。
而这个问题又反过来进一步导致了长沙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以长沙的实力要跟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抢人才是肯定抢不过的,愿意选择长沙的多半是在一线城市打拼的湖南人,在家乡情结和低房价的吸引下回长沙安家发展。因此,长沙要搞人才引进,在外的湖南籍人才是一个巨大的潜力宝库,光是深圳就有超过400万湖南人。而有能力去一线打拼的湖南人,大多是受过良好教育,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他们在一线城市也大多从事IT、互联网、外贸、设计等比较新兴的,高附加值的行业。而长沙在这些行业的高薪职位是不足的,这也导致了不少湖南人在考虑回湘问题时,一想到长沙的房价、教育医疗、生活气息都归心似箭,但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迟迟迈不开腿。
聊完了问题,接下来聊聊破局之道吧。这部分的内容有些是我自己拍脑袋指点江山,但有些也是长沙政府目前已有的一些规划,甚至是已经在做的事情。
首位度是指城市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的比重。网上有人把省会城市高首位度的情况称之为「吸血」,还有人认为长沙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对省内城市吸血太严重。在我看来,这是既缺乏常识,也不了解当今城发展的趋势了。从常识来看,人口向经济发达的地区聚集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一线城市每年都会从全国聚集大量的人口,岂不是更严重地吸血?所以我更倾向于用「虹吸」这种比较中性、客观的词来描述这个现象。
从城市发展趋势来看,做大省会城市,靠强省会战略带动全省经济和人口增长已经成为内陆经济强省的共识了,武汉、成都、西安这些中西部龙头城市的首位度都在35%以上。长沙目前的首位度在30%,还算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值,但依然还有向上的空间,包括长沙在本市的十四五规划中也继续提出要提高首位度。要实现首位度提升,最快的办法就是合并了,上一轮城市竞争中不少省会都这么干过。
星沙是长沙县的别称,但一般是指长沙县主城区的部分。星沙位于长沙城区的东北边,随着这些年的发展,星沙的城市配套日趋完善,城区面积也在扩大,与长沙城区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几乎不分彼此了,长沙市也有不少人选择在星沙买房安家。
其实合并星沙这件事长沙一直想干,但省里面一直不愿意。有一种猜测是长沙县连续多年都是全国10强县,前几年更是冲到了前五,省里不希望丢掉这个招牌。但从今年来看星沙合并的迹象越来越明显,可能也与现在的趋势变化有关,做大长沙的收益要高于保留一个五强县的招牌吧。此外,2020年的百强县排名,长沙县滑落到了第9,而浏阳市冲到了第16,可能湖南省也有意让扶持浏阳市,让其接替长沙县继续冲击前十强吧。长沙县的GDP规模接近2000亿元,如果成功合并,长沙的GDP排名应该立刻能提高1-2名。(勘误:长沙1.2万亿GDP计算已经包含了长望浏宁,所以合并星沙并不能提高GDP,此处经评论提醒指正。)
长株潭一体化也是个老话题了,从我幼儿园时代就听到这个口号,不过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统一了电话区号后就再没有下文了。
然而,在城市群、都市圈时代,这个老调还是有必要重弹的。今年国家“十四五”规划中就提到,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国家层面都要求你们抱团发展,做强城市群,肯定还是要听话照做的。同时,这可以看出长沙(长株潭)的战略地位还是得到了一定的认可。因此,捆绑长株潭共同发展,提升这个都市圈在中部地区的影响力,对于长沙以后获取更多的政治地位和政策资源都大有裨益,甚至对未来争取国家中心城市的称号应该也有所帮助。
如前文所述,长沙的支柱产业都偏传统,所以「推动产业升级,打造明星企业」可以算是很自然的一个解决方案,同时也是市政府一直在努力的一个方向。2017年开始,湖南省就明确了计算机与IT、航空航天、新材料、人工智能及传感器、智能制造、5G应用、先进轨道交通、动力电池等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作为推动产业转型的目标产业。这些产业都是湖南及长沙原本的优势产业,有一定基础。比如智能制造就是对工程机械行业的改造升级。IT方面,长沙也成功引入了万兴科技、深信服等一批优质IT企业。如果长沙能完成产业转型,应该能为在外的湖湘游子们提供更多的高薪机会。
另外,有不少人提出,长沙应该努力发展互联网产业。我个人并不太赞同这个方向,虽然有不少去深圳的湖南人都是从事互联网行业。
首先,像互联网这种资本+人才密集型的行业,肯定只会聚集在少数几个城市,并非依靠政府的意志就能白手起家重建一个互联网之都。其次,一线城市也并非都是靠互联网,上海的知名互联网企业就不多,广州更是长期被称为互联网荒漠。武汉倒是引入了不少互联网巨头的第二总部,但效果如何还有待考证。
事实上,长沙在几年前也尝试过引入互联网企业的总部,比如映客的华南总部。但很显然,在如今的直播赛道映客已经不是主流了,难以称之为明星企业。
目前长沙的明星互联网公司有两个,一个是依托湖南卫视的芒果TV,在线视频领域的第二梯队,但有点偏传统媒体,明星光环不够耀眼。不过,基于湖南广电的媒体和人才,长沙倒是探索出了一条短视频道路,这个咱们后面再详细说。另一个是由于近两年社区团购赛道火热而被大众关注的兴盛优选。兴盛优选母公司是湖南本土的社区超市品牌芙蓉兴盛,在全国拥有超过17000家社区超市。由于门店遍布城市大街小巷,贴近社区居民,兴盛优选做社区团购可以算是一种很自然的业务线延伸。
本来这也不是个什么了不得的行当。但架不住社区团购赛道突然的爆火,一众互联网巨头入局攻城掠地,突然发现名不见经传的长沙居然已经有个这么厉害的社区团购独角兽,于是兴盛优选一时成为长沙最炙手可热的互联网明星企业。我总觉得这个明星巨头算是长沙市碰运气白捡的,不是政府产业扶持的结果。
因为种种机缘,长沙这几年成了新晋网红城市。然而,网红本身并不能算一个产业,它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果,代表城市拥有一定的关注度和知名度。但是,对一座城市来说,成为网红必然是一个机遇,接下来就看长沙能不能利用好这个机遇了。
一个是短视频。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媒体逐步走向没落,芒果系在视频内容领域的头部地位也逐步让位给占据流量入口,资本能力更充足的优腾爱和抖音快手。但不甘平凡的芒果系创业者随即转向了正值风口的短视频赛道,让长沙成为北上广深之外新的一极。据说在湖南广电所在地的马栏山周边已经聚集了超过10万的短视频内容从业者,长沙较为规模化的短视频MCN公司和内容创作团队过百个。短视频算是互联网行业的一个细分领域,又是当前的热门赛道,因此对在一线的湖南籍互联网从业者来说,应该能找到不少相匹配的岗位机会。而且,短视频算是轻资产行业,再加上长沙相对较低的生活成本,对于有能力有野心的从业者,回湘创业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新消费是个新名词,目前对这个词的解读和定义也很多。区别于旧的大市场时代产品导向,渠道为王,标品增长模式,新消费更强调圈层化和需求驱动,必须用户导向,聚焦目标消费者,用创新的产品和体验与消费者“三观共情”。表现在消费者的层面,就是我们熟知的各种网红品牌、种草拔草、打卡晒图。
长沙可以说是近年来新消费品牌密集崛起的城市,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茶颜悦色、文和友,还有获得腾讯投资的长沙本土热卤品牌“盛香亭”,字节跳动领投的柠檬茶品牌“拧季”,一年之内完成四轮融资的中国风点心品牌“墨茉点心局”,定位平价年轻化零食品牌的“零食很忙”等一众新消费品牌。这些新品牌的崛起与长沙网红城市的头衔可以说是相辅相成,共生共长。
不过,这些潮流感十足的新消费品牌本质上还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能成为城市名片,却无法吸引一线城市的湖南籍优秀人才回来就业——毕竟人才们只会喝茶颜悦色,却不会愿意去店里打一份做奶茶的工。
因此,我个人认为,如果期望新消费品牌承担起特色产业的重担,就不能只是偏安一隅的小打小闹,必须建立一套可复制的商业模式,走出长沙,扩大规模,实现品牌力和商业模式的输出,这样才能创造足够多的高薪职位,吸引一线人才回流。目前长沙的新品牌中,文和友已经开始走出长沙,在广州、深圳开店,全国其他城市的店铺也在筹备中。尽管广州、深圳的文和友也遇到了许多问题,还在探索将长沙的成功经验与异地的文化风俗如何相结合,但作为长沙走出去的新消费品牌,这个事情本身还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接下来说点跟普通人息息相关的,面对长沙发展存在的这些问题与机遇,返湘人该如何应对与抉择呢?
首先是忘掉我上面写的那些内容,你就当上厕所的时候随手看了一篇文章,了解个大概就行了。因为这都是些泛泛而谈的宏观分析,与你个人的安家、就业关系不大。
其次,我也不建议各位在考虑个人就业、薪酬问题时过分纠结于宏观数据和概率,因为概率这个东西,只有在大样本统计时才有意义,具体到你个人身上,没什么参考价值。从大概率看,长沙的工作机会、收入整体上肯定是比不过一线城市的,但到你找工作的时候,只有100%和0,即「找到了」和「没找到」两种情况。因为你找工作是个很具体的小样本,你不可能面试几百上千个职位。
因此,如果你也有回湘发展的想法,我建议是从现在开始,认真准备简历,多投多看多面试,如果遇到了平台、待遇都还不错的机会,再动身回长沙。毕竟长沙的医疗教育、房价、城市配套都没什么问题,只要解决好工作问题,其他都好说。
如果暂时没遇到合适的机会,那就先在一线城市呆着,不要过分纠结和担心烦躁。找工作这个事情,本来也是要看点缘分的,就算现在让你在一线城市跳槽换个工作,也不是那么轻松随意就能碰上满意的吧?更何况这是换城市呢,耐心找总能找到合适的。
在回湘这个问题上,很多人会纠结于工作机会,其实这个是最不需要纠结的,因为纠结也没有用,工作又不是纠结一下就来了,不还是得靠自己找么?与其把精力花在纠结上,不如花在找工作上。
作为一个长沙人,我对这座城市是有深厚感情的,不然也不会从广州返回长沙生活,而且也一直在网上分享我的经历和感悟。但我也不想做一个无脑长沙吹,因此才会有这篇耗时近1个月的深度剖析长沙发展问题的文章。希望每一个有返湘计划的湖南人都能客观地看待长沙的问题,并选择好自己的人生道路。由于本人的认知和能力有限,以上内容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天博天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