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
手机:13463691100
电话:13463691100
邮箱:admin@hbsanshi.com
地址: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七一东路1999号03-1844号
今天(6日)下午,《南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成果新闻发布会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同志围绕《规划》主要特点、主要内容、实施保障机制等进行解读。
《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明确“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将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融合为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实现‘多规合一’。”
南通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体现国家意志,落实国家战略,因地制宜,明确空间发展目标,注重科学性、协调性和操作性,是南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制定的空间发展蓝图和战略部署,是南通聚焦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空间政策,是南通全市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各县(市、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的基本依据。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深入落实省“1+3”重点功能区战略,围绕宽领域融入苏南、深层次接轨上海,深化创新、产业、交通、生态等一体化行动,为全省打造长三角“重要一翼”争作贡献。
深入落实长江大保护和海洋生态保护要求,推广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修复经验,优化沿江沿海“三生”岸线比例,落实山水林田湖全域全要素管控要求,协调推进沿江产业转型和沿海绿色发展,坚决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坚持向存量要增量、以强度换空间,引导低效产业用地有序退出,大力推进城市更新,深化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严格土地使用标准,促进资源向产出高、贡献大的项目倾斜,提升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和效率。
以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要为目标,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品质,优化重点板块功能结构,补齐民生设施短板,赓续江海历史文脉,增强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水平。
南通的城市性质为:上海大都市北翼门户城市、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富有江海特色的现代海洋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主导职能为: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重要支点、产业科技创新孵化基地、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江风海韵绿色宜居家园。
预测2035年南通市域常住人口区间为920万—980万。严格落实批准启用的“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全市耕地保护目标为577.17万亩,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25.04万亩、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1401.64平方公里。城镇开发边界扩展倍数控制在基于2020年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的1.3573倍。
发挥江海交汇的区位优势,全方位融入苏南、对接上海,着力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
构筑“一主一副、两带四组团”国土空间总体格局,构建等级合理、协调有序的城镇体系,强化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强城乡融合发展。
强化生态保护和底线约束,守护“江海山河岛田”自然基底,统筹滩涂湿地、海洋、山体等生态修复。加快形成安全、绿色、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格局,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严守城镇开发边界,严控新增城镇建设用地。加强城镇空间的规划引导和统筹协调,做好分阶段时序管控,合理安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规模、结构和布局。
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大城乡存量用地挖潜力度,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引导土地复合利用,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城市内涵式集约化发展。
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统筹布局教育、文化、体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合理安排居住用地,推进社区生活圈建设。
严格城市蓝线、绿线管控,以“南通之链”滨江绿道为引领,系统推进沿江、沿海、沿运河公共开敞空间建设。
按照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定位,在“八龙过江”基础上,规划研究沪崇启、临永等过江通道,系统布局“四网融合”轨道网、通江入海航道网、“三环七射”高速公路网,科学统筹南通新机场建设时序及规模,紧扣产业港定位,保障通州湾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空间需求,构建公铁空、江海河高效联运的交通网络。
构建防洪、防震、消防、防空、防疫、应急保障等综合防灾体系,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统筹布局生命线工程,增强城市韧性和风险防范能力。
传承历史文脉,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城市传统风貌和格局。
落实历史文化保护线管理要求,重点保护好“一城三镇”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和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加强历史文化活化利用。
强化城市设计、村庄设计,优化城乡空间形态,凸显“江海交汇、环河望山、水网交织”的城乡风貌。